人脉本身的影响力带来的附加利益是圈子的重要衍生品金融圈,在外界看来无疑显得更为高大上且颇具神秘色彩,圈子内的各种私密聚会也相当盛行,除了金融行业中的卖方和买方,第三方机构在其中也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、多方共赢的作用。
聚焦金融人脉圈的卖方买方群体
可以看出,卖方和买方是金融人脉圈中最重要的两个群体,那何为卖方和买方呢?卖方与买方其实是针对研报的购买方向而言的。卖方是对于上市公司研究撰写报告和销售报告的一方,大部分为券商研究所,卖方的工作主要有:调研上市公司,撰写研究报告,与上市公司董秘保持联系以便组织联合调研,去买方路演等等,他们从买方获取交易佣金。而买方是购买报告的一方,包括公募、私募、保险、QFII、券商资管等,这些机构手里掌控大量资金,是资本市场的主力。作为最权威的数据提供商,朝阳永续近期数据显示,目前主流卖方研究机构达112家,主流买方机构公募基金91家,私募机构达2513家(非主流买方)。
可见,卖方和买方之间是一种服务关系,而多年前兴起的分析师评选活动,使得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功利和微妙,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员一旦进入榜单,身价和收入将几何级暴增,它一方面成为卖方研究员们趋之若鹜的朝圣目标,另一方面也成为每年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在竞争激烈的卖方研究市场里,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手握投票权的买方机构投资者的“欢心”已成为各大行业研究员必做的功课。
近年来,在券商行业整体佣金率下滑的背景下,卖方市场的分化越发严重,券商卖方研究遭遇收入瓶颈。与此同时,券商机构数和研究员人数却在不断发展。据朝阳永续统计,2013年整个卖方市场研究员达到6500多人,是2005年的近5倍(见下图)。
从2005年到2013年,券商研究员数量增长了4倍,而研究报告数量从2005年的3万篇,到2013年的20万篇,总量增长了近6倍,其中个股报告数量从2005年的12000多篇增长到2013年的95000多篇,增长了6倍多(见下图)。
卖方研究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,一方面上市公司数量增加,一方面买方对沟通的需求增加。2013年日均报告量达到每天820多篇,如果是在年报高峰,平均每个研究员每2.5个交易日要写一篇报告(见下图)。
总体来看,研报发布频率的增加、行业排名引导机制和来自买方及上市公司的压力,导致目前卖方研究员有点疲于奔命、舍本逐末,很多时候不能准确公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,因此研报数量在增加的同时,质量也变得越来越良莠不齐。
期货公司研究进入卖方时代2013/07/26
中资企业并购潮新选择:并购险替代第三方担保2014/01/18
“紧箍咒”下的券商研报:“四无”理论忽悠了...2014/05/28
中小板业绩复苏最强劲2013/09/24
传统行业不景气 知名券商研究员欲回家养牛2013/08/30
根据券商研报炒股不靠谱2013/08/09
4G牌照倒计时 4G概念股飙红(表)2013/05/17
中小板转型年:盈利首次跑输创业板 触网涉游谋变2014/04/05
券商研究3.0时代2013/12/17
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,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,需提醒投资者的是,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、辱骂性的、攻击性的、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,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。
(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,并遵守相关规定)
互动精华:更多互动问答